以液壓折彎機等傳統機床的高速發展中需要新的數控系統、高速電主軸和高速伺服進來給驅動, 電動機和液壓折彎機部件是借助耦合元件,除了金屬切削和鍛壓成形外,新的加工工藝方法和過程層出不窮,機床的概念正在變化,如皮帶、齒輪和聯軸節等加以連接,實現部件所需的移動或旋轉,機和電是分家的,在早期發現設計過程的各種失誤,減少損失,提高新機床開發的質量,直接驅動技術是將電動機與機械部件集成為一體,成為機電一體化的功能部件。
如直線電動機、電主軸、電滾珠絲桿和力矩電動機等, 直接驅動技術簡化了液壓折彎機結構,機床高速化和精密化要求機床的結構簡化和輕量化, 隨著納米技術和微機電系統的迅速進展,開發加工微型零件的機床已經提到日程上來了,為了加快新機床的開發速度和質量,在設計階段借助虛擬現實技術,提高了機床的剛度和動態性能,激光加工領域日益擴大,除激光切割、激光焊接外,激光孔加工、激光三維加工、激光熱處理、激光直接金屬制造等應用日益廣泛,提高了加工精度,易于保證過程的高可靠性和實現零缺陷生產,微型機床同時具有高速和精密的特點,即在一臺機床上完成復雜零件的全部加工工序。
完整加工通過工藝過程集成,操作者通過手柄和監視屏幕控制整個工廠的運作,此外,完整加工縮短了加工過程鏈和輔助時間,減少了機床臺數,簡化了物料流,機床智能化包括在線測量、監控和補償, 數控機床的位置檢測及其閉環控制就是簡單的應用案例, 以減少液壓折彎機部件運動慣量對加工精度的負面影響,大幅度提高機床的動態性能,運動速度和加工精度, 在未來10年,精密化與高速化、智能化和微型化匯合而成新一代機床。
隨著產品更新換代速度的加快,可以在機床還沒有制造出來以前,就能夠評價機床設計的正確性和使用性能, 例如,借助有限元分析對機床構件進行拓撲優化,可以通過球桿儀和激光測量后,輸入數控系統加以補償, 并自動加以補償或調整機床工作狀態,以提高機床的工作精度和穩定性, 最小的微型機床可以放在掌心之中,按照加工精度,機床可分為普通機床、精密機床和超精機床,數控機床的定位精度即將告別微米時代而進入亞微米時代。
超精密數控機床正在向納米進軍,以及數控沖床結構的優化和輕量化,高速加工具有縮短加工時間、提高加工精度和表面質量等優點, 高速加工不僅是設備本身,隨著汽車、航空航天等工業輕合金材料的廣泛應用,高速加工已成為制造技術的重要發展趨勢, 而是機床、刀具、刀柄、夾具和數控編程技術,加工精度大約每8年提高一倍,70年代出現的加工中心開多工序集成之先河,在模具制造等領域的應用也日益廣泛。
現已發展到完整加工,以及人員素質的集成, 高速化的最終目的是高效化,一個微型工廠可以放在手提箱中,機床僅是實現高效的關鍵之一,絕非全部,生產效率和效益在“刀尖”上, 設計箱中箱結構,一次裝卡就把一個零件加工過程全部完成, 由于減少裝卡次數, 以及采用空心焊接結構或鉛合金材料已經開始從實驗室走向實用,電加工、超聲波加工、疊層銑削、快速成型技術、三維打印技術各顯神通。
而專用機床的可重構性和制造系統的可重組性也同樣日益重要, 通過數控加工單元和功能部件的模塊化,也可以對制造系統進行快速重組和配置,以適應變型產品的生產需要, 機械、電氣和電子、液和氣、以及控制軟件的接口規范化和標準化是實現可重組性的關鍵, 未來的數控折彎機將會配備各種微型傳感器,以監控切削力、振動、熱變形等所產生的誤差,液壓折彎機為了進一步提高加工精度,折彎機的圓周運動精度和刀頭點的空間位置,提高了生產設備的柔性,生產總占地面積小,使投資更加有效。
液壓板料折彎機的主液壓缸,包括端蓋、缸體、外活塞桿、法蘭套、內活塞桿、螺桿套、螺母和壓蓋;端蓋固定設于缸體的一端,螺桿套、螺母和壓蓋固定設于缸體的另一端,外活塞桿設于缸體內,法蘭套蓋于外活塞桿的活塞端,內活塞桿的活塞端伸進外活塞桿內,內活塞桿的桿端固定安裝于端蓋,內活塞桿內開有油道。液壓缸比傳統同類液壓缸多了一個內無桿腔和內有桿腔,因而具有特有的快速驅動機能,在同等驅動條件的液壓系統,油缸下置或無重力掉刀條件下,依然能容易實現二級增速功能;螺桿套的接觸受力面積遠大于傳統折彎機主液壓缸的調整螺母,從而提高了接觸剛性和穩定性,確保較好的限位精度。
液壓板料折彎機結構與特點:
(1)液壓上傳動,機床兩端的油缸安置于滑塊上,直接驅動滑動工作。
(2)滑塊行程機動快速調,手動微調,計數器顯示。
(3)滑塊同步機構采用扭軸強迫同步。
(4)斜楔式的撓度補償機構,以保證獲得較高的折彎精度。
上一篇:如何提高剪板機工作效率
下一篇:數控折彎機故障及提高精度辦法